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0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文澜(1893-1969年),浙江绍兴人,自小精读四书五经等古典著作,大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的国学研究训练。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对范文澜的触动很深,开始由不问世事的学者转变为革命者,把个人的学术生涯逐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革命活动中,范文澜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长期关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史学研究。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指出中国的历史是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男女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创造的成果。他肯定了劳动人民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范文澜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历史事件,同时他又反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教条化。

——摘编自林绪武《范文澜中国通史研究的风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文澜如何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方面的贡献。
2022·安徽芜湖·二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史学发展源远流长。阅读各时期史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1中国古代史书记载历代王朝治乱盛衰、得失存亡,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为主要内容,表现出明显的历史循环论。
阶段2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史书内容表现出以世界历史为视角的国家盛衰、民族存亡的经世致用思想。20世纪初,梁启超提倡“史学革命”,指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阶段320世纪20年代至1931年以顾颉刚、钱玄同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出现疑古考信的热潮;胡适和王国维在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基础上,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二重证据法(将文献和文物资料做印证研究)”等新的历史研究法。1924年李大钊《史学要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阶段41931-1949年顾颉刚于“九·一八”事变后创办了《禹贡》学刊,注重对历史地理和边疆地理的研究;大量通史、断代史论著问世,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
阶段51949-现在1978年以前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从阶级出身、阶级属性和阶级作用入手,政治态度分为革命与反革命,对外关系分为爱国与卖国。1978年后,史学研究学术交流频繁,学术空气活跃,一些禁区被打破,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全新的研究和评价。

——根据瞿林东《中国简明史学史》和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内容整理


联系材料内容,请任选其中至少两个阶段,拟定一个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