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7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期,英国工业城市中约有一半人没有工作,却没有任何失业保险;1842年,英国手纺工每周工资不到3先令,而要维持一家5口的生活,每周至少需要20先令。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

——摘自《今天,我们如何纪念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造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2月发表了哪一篇重要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文献的基本内容。
21-22高一下·黑龙江七台河·阶段练习
知识点:《共产党宣言》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前期英国主要《工厂法》内容情况表

立法时间主要内容规定
1802该法适用于棉、毛纺织厂:规定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做夜工
1819该法主要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做夜工
1825该法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916岁工人在晚上9时早晨5时半不得做夜工
…………
1833该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童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921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不得上夜工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材料二   国际联盟1924年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儿童权利”概念。

1949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提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决定每年的61日为国际儿童节。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明确了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

直到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法定的形式使“最大利益”成为保护儿童权利的一项基本原则……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摘编自乔东平等《西方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演变及对中国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保护童工措施,这反映出19世纪英国对待儿童的观念发生着怎样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人们对儿童福利的观念又有哪些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当时国会并没有通过这一立法。1937年10月12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1938年6月14日,国会才通过这一立法。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主要条款包括每周40小时工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未成年人。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罗斯福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

——《世界通史系列》编委会编《美国的故事》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实行减少军事开支与对富人加税并行的政策,同时对高科技产业实施税收优惠,选择性地积极扶持高科技产业。在财政支出方面,增加了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最终实现了美国科技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克林顿代表着美国人追忆的“好时光”,他在位八年,美国财政盈余2369亿美元,新增2400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降至30年最低。

——高连奎著《为何美国是老大 美利坚200年改革实录》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济贫法》是由一系列法律组成的一个体系,救济或赡养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1662 年制定的《居住法》规定各教区有救济贫民的义务,但各教区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只对本地区的贫民提供救助,对外来贫民则不愿提供帮助。1795年出台的斯频汉姆兰制度,规定“每个贫苦而勤劳的人每周应得到3先令维持自己的生活,无论这笔钱是来自他自己或是他家庭成员的劳动或是来自济贫税的补贴”,劳工工资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部分由教区补贴,亦称工资补贴。这导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造就了贫困、鼓励了懒惰,对贫困劳工“帮助过多和没有帮助都会同样损害人的感激和自立精神”。
材料二        18 世纪末期以来古典经济学思想已为英国社会尤其是上、中层社会所接受,成为了主流的经济思想,人们开始相信自由放任理论才真正符合当前的经济要求。1834 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主要内容是:一、组建“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使之负责全国贫困救济的管理,包括贫民、济贫院、儿童教育等方面。……三、济贫院纪律严苛,受救济者按类别分区居住,有能力的人必须接受强制工作。——摘编自高潮、徐滨《英国1834 年济贫法改革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
(1)根据材料,指出1834年济贫法相比以前有何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济贫法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