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林则徐是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又是满清时代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者。他在1830年(道光十年)与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这一小诗社中人,黄爵滋发动禁烟运动,龚、魏发动维新思潮,林则徐成为他们的首领。他后来探询外情及意图制造新式船炮,思想上是早有某些基础的。1839318日(二月初四),林则徐传集怡和行伍绍荣等洋商,宣布谕帖,令转谕各洋商公司人等报明存烟实数,谕帖中声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断无中止之理。”满清官吏表示如此坚决的意志,多少年来鸦片商不曾见过,义律无法推诿,来到广州,但仍取观望态度,暗中反抗缴烟,指使老鸦片商颠地(Lancelot Dent)夜间逃遁。林则徐查明截回逃人,按照“违抗封舱”旧例,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严密围守洋馆,撤退沙文(洋馆中仆役通称沙文servant),断绝趸船与洋馆往来交通。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禁烟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林则徐思想的特点。
2022·湖南衡阳·二模
知识点: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3月,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抵达广州禁烟,目睹沿海文武大员“不请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的状况。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与抗敌御侮的历史情势迫使他将搜集“夷情”定为当务之急,遂“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林则徐广泛吸纳翻译人才,组织翻译了涉及西方时事、贸易、历史、地理的西书、西报,并通过翻译《国际法》条款与义律等进行外交斗争,启蒙了“世界之中国”的国家认同观念,被誉为清末思想启蒙的先驱。

——摘编自苏艳《林则徐的“夷情”探查与翻译赞助活动》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部分先进中国人发现,西方的格致之学并不是西洋文明的全部,中国的落后不仅仅在于科学技术,更在于社会思想和政治制度,因此,翻译由“格致”而及政事。以1896年严复译《天演论》为起点,维新派成为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主力。他们成立强学会、务农公会及译书公会等译书机构,把翻译介绍西学作为变法图强的重要途径,出版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方面的著作,将进化论、天赋人权、民权平等思想引入中国。

——摘编自肖开容《近代翻译对中国现代观念的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翻译活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甲午战后的维新派翻译活动与林则徐翻译活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
1686年清政府将对外贸易的商人从牙行中分离出来,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牙行经纪人,指定他们与到达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史称“广州十三行”。在十三行设立的“洋货行”,被认为是外贸组织建立的标志。
1757年清政府关闭闽、浙、江三海关,特许粤海关“一口通商”,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
1795年对外贸易全归十三行垄断。(广州一口通商和十三行贸易垄断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长达156年之久)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1842年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其中第五款宣布废除十三行商制度,“外商与何商贸易,听其自便”,规定“英商可赴中国沿海五口自由贸易”,代替“一口通商”,十三行失去外贸垄断的特权。广州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的行商制度宣告结束。清政府让十三行商人筹款作战争赔款,令富庶天下的行商家庭也纷纷破产。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外交锋的战场。12月15日深夜,炮火将具有170年历史的商馆化为灰烬,行商各奔东西,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十三行没落以后,中国的外贸中心转移到香港和上海。不少有实力的十三行商人带着大笔财富北上到上海,成为上海开埠的先行者)
1859年英法强行租借广州沙面,建立租界。
1865年沙面英租界已初具规模,英国领事馆首先搬入沙面。随后美、德、葡、日等国领事馆相继搬入沙面。许多原设在十三行的外国洋行,纷纷迁到沙面设立分行。沙面英租界区逐渐繁荣。

从表中提取政治或经济变化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或古今贯通,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