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17年,李大钊被任命为北大图书馆馆长,他从英美图书馆管理中吸取管理经验。开始对北大图书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针对北大图书馆缺乏西方文学、哲学和科学方面的外文资料,他不遗余力地去购买。1918 年3月,李大钊发表声明,鼓励教授捐赠自己收藏的多余书籍。当时中国没有专业的图书馆教育,李大钊收集西方图书馆的材料. ,汇编成一本手册来训练图书馆工作人员。他把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并安排图书馆整个夏季都开放。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转变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图书馆。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其他大学纷纷效仿。

——摘编自姚晓锋《新文化运动和北大图书馆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改革北大图书馆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改革北大图书馆的意义。
2022·河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官私藏书一直很发达,但其藏书种类少,重藏轻用,很少对外开放。早期留学生把自己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回国后大力推动我国近代图书馆业的发展。下表是为我国图书馆近代化作出杰出贡献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蔡元培留学德国,后到欧美、日本研究考察。他十分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出任北大校长后,特聘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并指明图书馆应注重“多购新书”,建设以“新”为特点的藏书体系。
沈祖荣是我国第一位赴美专攻图书馆学的学者。归国后,即携带图书、模型等到各地演讲图书馆之重要性,呼吁兴办图书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洪范五回国后任南京大学图书部主任兼教授。是我国二十年代“新图书馆运动”的主要活动家之一,所著《图书馆组织与管理》是我国第一本总结中国图书馆工作经验及教授心得的专著。
刘国钧其编拟的《中文图书编目条例》适用于当时中文图书的著录工作,对中文图书编目规则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并直接影响了以后几十年我国图书馆的编目工作。

——摘编自王卫国《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起步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留学生群体对我国图书馆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年,在引进出版的各类书籍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科技、社会学等各个方面,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还是对马列主义的政治书籍和革命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的译介。据统计,政治方面,从194910月到1965年底,马、恩、列、斯著作总计出版395种,印行6909万册。文学方面,从194910月到195812月止,我国翻译出版的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3526种,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总数的65.8%之多,总印数8200.5万册,占整个外国文学译本总印数74.4%之多;科技方面,19511955年,5年间共计翻译出版外国科技图书3600多种,其中译自苏联的数量占70%。辞书方面,囿于原著、译者等因素,当时得以翻译出版的辞书仅有苏联的几本专科词典。

——摘编自卢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译介出版活动》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翻译、出版的作品数量剧增,涉及语种达五十多种。据中国版本图书馆资料统计,1978年至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年至2003年,翻译类新书(不包括重译和多版本译著)的数量高速增长,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一万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一些现当代通俗文学作品也逐渐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尼罗河上的惨案》、《珍妮的肖像》、《飘》、《假如明天来临》等作品,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摘编自中国网评论《改革开放30年助推中国翻译史上第四次高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译事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翻译事业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