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传统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手段,是被承认的,是合法的。进入19世纪末,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899年海牙会议缔结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虽然没有从法律上否定战争,但是规定各国应尽力免除诉诸武力,而用和平手段解决纷争。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进一步对战争权利加以限制,并对幹旋、调停、国际调查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规定。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1920年的《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战争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之前三个月内不得从事战争。1928年订立的《非战公约》,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也成为制止侵略战争的重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刘长敏《论海牙和平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开会,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形成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双方的决策者都认为要尽力避免冲突,要争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和平共处便实际成为他们指导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所倡导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和平民主独立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决定了世界战后的和平发展,体现出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

——摘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前后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雅尔塔体系为“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1-22高二上·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后,国际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制度开始受到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国际法,使国际法面临严重危机。然而,国际法并没有消亡,它仍然随着国际关系的演变而继续发展。国际联盟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国际法院的诞生,这是国际司法制度的一种进步。开始出现的广泛强制仲裁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早在1920年,国联行政院的一个决议就表明,国联成员国中立的概念并不符合如下原则:所有成员国在实施针对盟约违反国的行动方面有合作的义务。1934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非战公约》的解释条款,并指出,在交战双方都违反该公约的情况下,可以免除中立国的传统法律义务。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法,虽然规定了禁止侵略战争,但是它既没有设立有效防止战争的机制,也没有详细规定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责任。在二战进程中,同盟国开始着手制定追究侵略责任、严惩反和平罪行和战争罪行以及反人类罪行的规范,并建立实施了这些规范的机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组织的大量涌现,特别是联合国的成立,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问题,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普遍认同。由于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海洋法、航空法、空间法和国际人道法等方面的发展,传统战时中立的权限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些方面扩大了,而另外一些方面则受到了限制。与现代国际法中的《国际联盟盟约》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国际法院的裁判实践,对国际争端的解决与国际法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以来,国际法院的判决基本上反映了国际正义力量的主张,其咨询意见也常被当作国际法的权威解释广泛引用。

——摘编自杨泽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并谈谈你对国际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之前,人们承认国家有战争权。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当和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即可使用最极端的暴力手段——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在荷兰召开,共通过了13个公约,其内容规定不宣而战是非法的,……规定了战争开始时对敌国商船的保护制度。……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此后,1928年签署的《巴黎非战公约》,更是进一步正式提出,禁止将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刘长敏《海牙和平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材料二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三   1928年订立的《非战公约》,成为制止侵略战争的重要法律依据。……历史的遗憾在于,这样一个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制止战争。

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地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历史地位的转变及其作为国际法的积极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对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主义认为,一战的意义就在于终结掉那些奴役人民的大帝国,让人们获得普遍自由,从而让一战成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威尔逊认为,之所以会爆发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就是大帝国以建立力量均衡为名,压迫弱小民族,引发内外各种矛盾导致战争。因此,为了确保世界和平,便应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允许弱小民族独立建国。

——摘编自施展《国际政治学40讲》

材料二   列宁认为发达工业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都已经被资产阶级收买发生蜕变,所以只有在有一定的工业但还不太发达、无产阶级还没有被收买的国家里更容易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就是最典型的这种国家。列宁认为俄国是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由此引发其他发达国家的革命,从而实现全球普遍革命,革命才真正完成。

列宁还认为,帝国主义国家随着内外矛盾的激化,最终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无产阶级要做的就是把帝国主义间的战争转化为内战,趁着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无产阶级顺势发动革命,各国的革命连锁起来,世界革命就实现了。

——摘编自施展《国际政治学40讲》

材料三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之前,人们承认国家有战争权。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当和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即可使用最极端的暴力手段——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在荷兰召开,共通过了13个公约,……从陆战、海战、空战等不同方面限制了作战手段和方法。……一战后制定的《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战争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或依法解决之前三个月内不得从事战争。……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规定协约国及参战国有权对“被控违反战争法律与惯例”的德皇威廉二世和其他战争罪犯进行审判。

——摘编自刘长敏《从承认战争自由到惩治战争罪犯的里程碑》


(1)概括材料一中“威尔逊主义”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一战后世界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思想主张并做简要评价。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前后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的变化并加以评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