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11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联合国军由东西两条战线向中朝边境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志愿军采取“示弱诱敌”的战略战术,将东线“联合国军”引诱至长津湖地区。11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认定志愿军“怯战败走”,准备在西方的圣诞节之前消灭中朝联军,占领朝鲜全境,结束朝鲜战争。19501127日黄昏时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抢先一步,发动了长津湖战役。长津湖地处朝鲜东北部,平均海拔1200米,被称为“朝鲜的屋脊”,是进行伏击战的理想地带。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13000余人,收复了朝鲜东北部大片区域,彻底扭转了战争初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利的战略态势。但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也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因美空军的严密封锁,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因冻饿而导致人员损失达到兵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曾在战后回忆时说:“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摘编自梅世昌《长津湖战役研究》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长津湖战役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长津湖战役的影响。
2022·全国·二模
知识点:朝鲜战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6年初,德国集中兵力进攻法国军事要塞凡尔登,企图一举歼灭法军主力。2月下旬,德国用50个师的兵力以空前猛烈的炮火向凡尔登一带发动进攻,“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并很快攻下法军的第一、第二阵地。法军及时增加大量援军进行了抵抗,从8月起开始局部反攻,至12月中旬收复了所失去的全部阵地,战线在原地重新稳定下来。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共投入近110个师的兵力,伤亡总数达到10多万,因而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制定的“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取得了五战五捷。其中,在1950年11-12月爆发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九兵团与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10万余人在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地区鏖战。在冰天雪地的酷寒环境下,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将士以“迁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将装备精良的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长津湖战役共歼敌3.6万人,美国舆论惊呼这是“美国陆华史上取入的败绩”。从1951平7月起,双方开始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一一据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登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战役性质两方面简要评述凡尔登战役和长津湖战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