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也,善恶之心,人皆有之,义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非施尔也。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引自《孟子·告子上》《孟子·离娄上》等

材料二   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唯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要紧。诚以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界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者,多不过百万人,余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觉社会事业万万不可缓办。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不悖。仆此次解职,即愿为一人民事业之发起人。

——引自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解职之后湖北各界代表欢迎会上演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指出孙中山所表达的主旨思想,并写出“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与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对应内容。列举孙中山为实现其“愿为一人民事业之发起人”的意愿而从事于“社会事业”的若干设想或表现。
2022·浙江·模拟预测
知识点: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新三民主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仁者爱人”理念,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旨在解决百姓的生活,“故明君制民之产”“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争取民心,“保民而王”,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柏拉图就此打消从政理想,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后来在《理想国》中提出“哲王治国”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正义”这一至善,因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然后由公民选举“精英”来理政,“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统治者以哲学领导国家,以道德教化人民,以理性解决问题。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简析其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王治国”思想产生的背景,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孟子“仁政”思想与“哲王治国”思想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种治国思想对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仁者爱人”理念,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旨在解决百姓的生活,“故明君制民之产”“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争取民心,“保民而王”,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晚明诸老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皆抱一种彻底革新之主张;而其立论根源,皆能从民权方面着想。尤其是梨洲、亭林两家,他们均有极详明方案。大抵梨洲注重提高相权与清议之地位。其理想中相权与清议之实用,大体有似近代西方之责任内阁与国会。梨洲谓自秦以下国家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故主以最高行政职权操诸宰相,而“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是非存于学校。此等议论,皆从政治组织之最高机构上立论。而亭林则注重下层机构,尤行着眼于县行政与地方自治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梨洲”、“亭林”的代表作品,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二人“革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方案的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