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困难0.15 引用2 组卷3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编制牵头机构决策机构批准机构公布形式
“一五”财经委(国家计委)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全国人大成文公布
“二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未公布
“三五”小计委(大计委)中央书记处中央工作会议未公布
“四五”国家计委党代会参考未公布
“五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讨论同意未公布
“六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国人大成文公布
“七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八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三届七中全会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九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四届五中全会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五届五中全会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一五”国家发改委、中财办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二五”国家发改委、中财办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据鄢一龙、胡鞍钢等《中国政府决策模式演变一以五年计划编制为例》

材料二   从“七五”之后,在编制的程序方面,首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的建议,再由国务院编制五年计划(规划),最后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逐步提高了包括各类市场主体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在编制计划(规划)前调研工作也更加的细致和全面。而且在编制计划(规划)的同时,注重建立保证计划实施的机制创新、宏观经济指标的检查预警等。从“八五”开始,五年计划逐步由单纯的经济发展计划向发展与改革并举、经济和社会发展兼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同时推进转变。

……“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弃“计划”用“规划”,完全实现指令性计划向战略性规划的转变。

——摘编自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对中国而言,决策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相关知识,以“五年计划(规划)决策机制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山东聊城·一模
知识点: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材料二 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实践效果两个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材料二 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给俄罗斯留下了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出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出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