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5
魏晋以来三省制的演变

材料   尚书省,自曹魏时始设,东晋南朝沿之。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隋书》卷二六《百官》上。)长官为令,下设诸曹尚书,分领具体事务。但至南朝,其职能已渐转化为一般的办事机构。

中书省,曹魏时分尚书省之权而设,东晋南朝沿之。且权日重,掌出纳帝命,即起草诏书、政令,接受尚书奏事等机要大事。长官监、令。

门下省,西晋时始设,南朝沿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其职责主要是在皇帝身边服侍、保卫、顾问应对,拾遗补阙,检举非法。门下之设,原为分中书省之权,故权位极重,有“宰相便坐”之称。

秘书省,南朝设,掌典籍图书,设监、丞各一人,郎四人。

集书省,南朝设,置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四人,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省阅奏书,并有驳回权,又与中书侍郎对掌禁令,纠察违失,权亦极重。

以上机构,在职能上或有重复交叉,其设置也并无定准,还处于游移发展中,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即至南朝时,国家的中枢机构已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对加强皇帝权力是极端有利的,也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结合拓展材料,梳理魏晋以来三省制演变的历程,并对此演变进行评析。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裁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