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初杂役由里长依据黄册所登户等,量户因事点差。然法久弊生,富户豪民用各种手段逃脱杂役,所有差役大部派给中户、下户充当,下户贫困难堪,纷纷逃亡。明英宗正统八年.江西按察金事夏时在江西创行均徭法,明孝宗时正式在全国推行。均徭法改革首先是把那些有定额、有定期的常役从杂役中独立出来.冠其名曰均徭,自此明代徭役正式区分为里甲正役、均徐、杂泛差役三类。均徭法要求"里甲除正役照黄册应当外,又别另编造均徭文册,查勘实在丁粮多寡,编排上中下户,量计杂泛重轻等事金定,挨次轮当"。均徭审编周期方面,"南北直隶及各省地方均徭,其审编之法,有一年一编者,有二年一编者,有三年一编者,皆因时地之不同,繁简之不一,轻重之不等,固难执一隅而议拟也"。正德年间又出现银差和力差之分,银差即徭役折银交纳,一般来说,力差多为重役,由上户承充,银差多为轻役,由下户支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银差日增,力差日减的趋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均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均徭法改革的影响。
2022·河北·模拟预测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清王朝建立后,田赋征纳仍遵行一条鞭法,按明朝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地赋和丁赋分别征课。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土地不断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农民不断丧失土地,还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陶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不利于社会稳定。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针对“户口日增,地未加广”的情况,规定以现在丁册为常额,固定丁银数量,此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将固定的丁银首先在广东摊丁入亩征收,并逐渐推行至全国。地税从此称为“地丁”,这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

——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两税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摊丁入亩赋税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