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太炎在1918年时说:“六七年来所见国中人物,皆暴起一时,小成即堕。”重要的是,“一国人物,未有可保五年之人,而中间主于干之位遂虚矣”。胡适在同一时期也注意到同样的现象。他在1919年感叹说:“十年来的人物,只有死者能保住盛名。”1927年,新文化运动的追随者梁叔莹责备胡适一辈说:“这些老少年们还没有做完他们前驱的工作,还没有把一班人带上新时代的坦途.上,他们便撒手不管了。”

——摘编自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2022·云南昆明·一模
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康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开展了一场“东西文化的论战”,他们就东西方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 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争鸣,引起了国人对东西方文化的广泛关注。该论战分为三个阶段:

1915-4919年为第一阶段。当时讨论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方面,罗列各种现象,从而引申 出东西文明的异同。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和杜亚泉等人。

1919—1920年为第二阶段。东西文化能否调和是这一时期争论的焦点。由比较东西文化的差异发 展为如何处理东西文化间的关系,进而东西文化之争又转化为新的文化问题之争,从讨论两者关系引申 为辩论新旧文化的能否融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章士钊等人。

1920-1927年为第三阶段。从表面看这一时期争论重点又重回到东西文化优劣比较的老问题上, 但论战的深度、涉及面也大大超过了从前,并且开始关注东西文化如何结合的实践问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梁漱溟、冯友兰、胡适、瞿秋白、郭沫若等人。

——据陈籍《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东西方文化问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观点明 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