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二   除了宋朝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体系完善之外,当时海上贸易在商业运输成本、运输规模、贸易周期等方面与陆上贸易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两宋均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如宋神宗就曾经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强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三   下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为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注: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要上缴一定的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并分析宋钱重要历史地位的原因。
(2)材料三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1-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试
知识点:宋元的商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在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上早已经历了国际化的过程,其中宋代货币国际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考古挖掘显示辽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朝钱币,占数量70%以上。……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其中宋钱占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上。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有统计显示,到 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 91%是宋钱。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二  嘉靖时期的吏部左侍郎靳学颜认为白银“寒之不可衣,饥之不可食”,其与铜钱、海肥(一种贝壳,在云南被用作货币)用于流通计价的功能并无明显区别。顾炎武分析了流通货币从铜钱经纸钞最后演变为白银的动态过程, “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铜)钱之重,乃立此法”“今日上下皆银,轻装易致,而纸币自无所用。故洪武初欲行钞法,至禁民间行使金银,以奸恶论而卒不能行。及乎后代,银日盛而钞日微,势不两行,灼然易见”。

——摘编自徐永辰《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钱币国际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靳学颜、顾炎武对明代货币改革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

——摘自文渊:《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材料二   (东晋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唐】房玄龄《晋书》

材料三

如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
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注: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要上缴一定的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材料四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要求:写出演变的表现,并分别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