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①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②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③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急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21-22高二上·江西抚州·期末
知识点:福利国家的出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 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 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   年都铎王朝颁 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 (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 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 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1945 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 “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 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 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篮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 年,英 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6%,到 1983 年,达到 13.1%

——摘编自易梦红、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衡》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 17 世纪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与 17 世纪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的影响。
英国的福利制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

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发展对英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有利条件。指出西方国家“政府财政支持”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西方社会形成的“福利国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联邦政府成立了社会救济机构,开展大规模救济工作。1935年4月8日,罗斯福批准了一项《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在一年内拨款5亿美元,并且对工程振兴局拨款113.65亿美元,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其他用于对各种社团救济工作。8月14日,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又称《社会保障法》)。该法案对年老、残废及贫苦无靠的儿童和失业者提供最低限度的救济金。法案对其他救济对象也作了具体规定,并决定建立社会保险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1945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经济政治稳定作出了贡献,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成为政府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德步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除了实行“以工代赈”和兴建公共工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英国采取的“福利国家”的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又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