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

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立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清末税制改革是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

——《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以来的赋税制度名称?并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及启示。
21-22高二下·江苏镇江·开学考试
知识点: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接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整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中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孤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

——据龚汝富、曾耀辉、戴丽华《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呈现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特征及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