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认为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中国必能驾欧洲而上。之后多次讲到,实行三民主义,要建设一个驾于欧美之上的“世界第一富强之国”。

材料二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七位,而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的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攀登的冲锋号。未来1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确定,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从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从来没有这样近,我们眺望中国梦的前景,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清晰。中国将要实现中国梦,不仅中国人民具有高度的自信,而且,美国人民及其他国家人民也越来越不怀凝了。中国人民,正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而满怀信心,充满激情,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明福《中国梦·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思想“变”与“不变”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条件和自信力。
21-22高二上·河南信阳·期末
知识点: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他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他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年版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4)材料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何时开始提出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如何?
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四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救治‘头脑疾病’”分别指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分别探索走什么样的近代化道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一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大事及其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中共十四大提出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为这一伟大创举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什么事件?
列强侵华,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探索国家的出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时间思想主张出处
1894“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经国之大本也。……(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903“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1922“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二   作为中国电影重要流派,献礼片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讴歌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影片
剧情简介《建党伟业》该片演绎了1911年至1921年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建国大业》该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我和我的祖国》该片演绎了“开国大典、香港回归、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等7组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思想主张的变化,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何认识。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三中选取一部影片,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事件或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影片名及历史事件或现象,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概述和评价简明扼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