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7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

——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材料二   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1-22高二上·湖北黄冈·期末
知识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人就是商人……只不过,按照“行商坐贾”的分工,只有长期在固定商业区从事交易的才需要向政府登记。固定商业区就是市井,这样的人就是贾人,他们的户籍叫市籍,带有明显的身份歧视意味……然而事情在宋代发生了变化。市籍取消了,征收交易税的机关也移到了城门。于是整个城市在法律上都被看作了商业区,所有的城市居民便都是市民。


——易中天《中华史》

材料二   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   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的新机器,在工厂中越来越多的取代工作人口,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欧洲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突出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材料二   解放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2008年在655个城市中,市区总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122个,占18.6%。内地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到197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7年的10.460.18变为10.690.33。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2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186279.5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2%,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43个。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城市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8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四   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1)依据材料一,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