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希伋,字思仲,渔湖塘埔人。(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两冠乡书,首荐漕台。肄业太学十余年,声誉日著,士人目为“广南夫子”。(在太学修业间)上书陈利害数万言,皆切中时病,复荐太学生马锡有文武才,乞加擢用。

(宋哲宗)元祜间(1086-1093)举经明行修,赐第者三百四十六人,希伋为第一。知梅州时,朝廷下(令)诸州取黄沙、牛皮及内库钱买珍珠,以备国用。诸州郡皆供应,希伋独不忍敷取于民,乃上封事奏免,州人德之。

(后)卒于官所,著文四百余篇,号《揭阳集》。

——据清雍正陈树芝纂《揭阳县志》卷六


(1)根据材料中陈希伋生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希伋的优良品质。
21-22高三上·广东揭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雷达”是“二战”中兴起的军工骄子,用于监视和跟踪空中飞行器,曾经是一国电子工业水平的标志,是重要的国防技术。王小谟院士是中国雷达工业的领军人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小谟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国预警机之父”。荣获2012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69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王小谟前往贵州都匀地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所,在贵州的山坳里王小谟带领数百名科研人员用7年时间攻克国际前沿难题“三坐标雷达”。1982年,这部雷达正式通过国家鉴定。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实现了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使中国跻身雷达技术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王小谟决定由38所出资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工作中,王小谟大胆启用年轻人,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面对牵涉数百人的科研团队,作为总设计师的王小谟调和各方分歧时的策略是:“有问题算我的,有功劳算你的”,换位思考,解决对方眼中的疑难;同时,勇担责任。

——摘编自李舒亚著《匠心·走近中国院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小谟研制“三坐标雷达”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王小谟院士的优秀品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