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3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与谋议。后来在上层统治者的内部斗争中失败入狱,永元四年(92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班昭对于《汉书》的功劳是不能泯灭的,她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才华的女史学家,也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吴树平《二十四史简介》

材料二 《伯罗奔尼撇战争史》植根于希腊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沃土。作者修昔底德的历史观,与智者派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相一致。……历史学家L·罗斑说他是智者派的学生。修昔底德受智者派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前辈和史学传统。他在著作一开始阐述自己的史学思想时,就批评希罗多德、狄奥尼修斯等前辈史家,认为历史学不应取悦流俗,而应该描述历史真实。第二,从人事活动出发来叙述战争过程,他在著作中引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他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将来。第三,写作中吸收了智者派的演说、修辞手法,而且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

——摘编自王晴佳《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班氏兄妹和修昔底德作为伟大历史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书》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产生的历史背景。
21-22高三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

——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

材料二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历史学家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以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的20年间,他始终关注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进展情况,随时记下具体过程。据说他经常到各地战场去进行实地考察,甚至还去过伯罗奔尼撒同盟军队的阵地和西西里岛。修昔底德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他用简练的文笔、精确的词句,通过冷峻、朴实的具体叙述,抒发了自己那种悲天悯人的真切情感,使得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气氛。他是想通过这种悲剧效果来强化著作内容在读者头脑中的印象,从而加强对后世的垂训作用。在写作的过程中,修昔底德还大量借鉴了诡辩派哲学家的演说和修辞手法,以致于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有1/4的篇幅是演说辞。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修昔底德成为优秀历史学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修昔底德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维是罗马著名历史学家。他的《罗马史》是按年代顺序写成的通史。在西方史学中,首创通史体例。他在《序言》中说:研究研究过去的事,你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你应当把这些事例作为借鉴:如果那是好的,那么你就模仿着做,如果那是罪恶昭彰而最后身败名裂的,那么你就要引为大戒,竭力避免。他的前十书具有诗歌般的格调,堪称罗马的散文诗,可与《伊尼特》媲美。历史家一致称道他对汉尼拔的描写。尽管汉尼拔是罗马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可是李维在揭露他惨无人道、背信弃义等特点的同时,却肯定了他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善战等品质,特别是对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天才的军事家随机应变、坚韧不拔的精神。

——摘编自王乃新《李维和他的<罗马史>》

材料二 班固的《汉书》在中国史学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班固的才华得到明帝的赏识,这使得班固有更多机会利用到皇家图书资源。《汉书》完整的记录了西汉的历史,上迄汉高祖建汉,下至王莽灭亡。它创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在创作《汉书》的表、志的时候并没有仅仅将眼光局限于西汉一朝一代,而是追根溯源,详细叙述历史事实的来龙去脉,这使制度的变迁一目了然。纵观整部《汉书》,班固用了最大量的笔墨与篇幅进行了列传的创作,并在每传之后进行评述,这些评述也反映出班固卓越的史识。

——摘编自陈姝君《李维与班固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维与班固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罗马史》与《汉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