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4月,美日拟定《日美两国谅解方案》,明确表示美国“承认满洲国”。19428月,罗斯福行政助理居里曾对蒋介石说:“华盛顿部分人之印象已不将中国东北认系中国的一部分,应作为战后日俄两国间之缓冲国。”194311月,魏德迈建议:“在亚洲,他敦促不要完全摧毁日本的力量而应该保留一部分,‘以对付苏联的扩张’。”即使到了19451120日,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向美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还提议由国民党政府集中力量控制华北,而把中国东北交由国际托管。只是苏联在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并将东北交给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在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并胜利渡江以后,美国的企图才化为泡影。

——摘编自张文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


(1)概括二战中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共同之处及其意图。
(2)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破产的原因。
2022·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最终确定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并得到美国的认同和支持。而苏联在远东的战略诉求需要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19456月《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二战后的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阵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力量”;在19454-5月间,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两次谈话中,斯大林均强调蒋介石是“无私的”,是“爱国者”,只是应在政治上对中共让步,以求得军令的统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还表示,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帮助中共。

材料二   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标志着莫斯科的“联合政府”政策在亚洲的破产。斯大林的本意是支持国民党,利用共产党,通过与国民政府建立起来的正常外交关系,保障苏联在远东的安全和利益。但是,他既不了解也不能控制共产党,更没有想到国共之间水火不容,……

而国民党在东北经济谈判中的强硬态度及其对美国援助的依赖,更加深了斯大林的疑虑,促使后者不得不开始将重心向中国共产党一方倾斜。1946年前后,苏联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中共的有限支援,但为了避免引起舆论谴责,苏联又极力维持与国民政府的正常外交关系。然而,到了1949年初,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随着米高扬访华,毛泽东表明了追随苏联的明确立场,斯大林最终决心彻底改变对华政策,并在刘少奇访苏期间表示将全面支持中共建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志华《中国内战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转轨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前夕,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主张,并简要分析这些主张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1949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并对此予以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作出向苏联“一边倒”的决定。不少学者认为,以毛泽东为首的那一代中共领导人对共产主义具有强烈的信仰,把中国革命视为俄国革命的继续。……美国战后在亚洲采取的遏制革命的政策,特别是重新扶植日本的所作所为,证实并强化了毛泽东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对美国威胁的认识,勾起了他对历史上日本侵华罪恶的回忆。

——摘编自翟强《中国的反应——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材料二   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2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