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8月,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更名为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这既是对著名科学家、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的纪念,更是对发扬和传承王选精神的进一步鼓励和聚焦。秉承王选“科技顶天,市场立地”的理念,后人将奋斗不息,为国家献出更多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成果。……“王选的几次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王选院士的夫人、北大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陈堃球说。上世纪70年代,以王选为首的科研团队跨越当时欧美、日本流行的二代机、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直接选择研发当时最前沿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王选始终立足创新前沿,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自主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风靡全国,颠覆性地改造了新中国出版印刷行业,还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地。“科技顶天,市场立地”,让中国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创造了我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王选院士的这句名言,正来自于他的身体力行。如同很多人问起,王选院士留给北大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最重要的财富是什么?人们一致的回答,是“风气”。

——摘自2019-10-24《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技顶天”与“市场立地”的内涵和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选院士留给北大最重要财富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这一财富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022·山西吕梁·一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它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二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时间
成就
地位
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嫦娥”绕月
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世界第四个掌握绕月探测技术的国家
2010年10月31日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
北斗卫星
定位系统
2000年10月31日
北斗导航卫星一号
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2000年12月21日
北斗导航卫星二号
2003年5月25日
北斗导航卫星三号
2008年2月
北斗导航核心芯片
“领航号”正式诞生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四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同时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颁奖词是: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得出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暗的中世纪在15世纪中叶戛然而止,而中世纪与近代最大的分别就在于科学地位的变更。中世纪后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重新恢复活カ,随着战争与商业贸易的兴起,欧洲民众开始打破桎梏,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手工业工场的兴起,而手工业的兴盛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对于市场的需求也促使欧洲的新贵开始了海外扩张的“新航路”运动,更重要的是,商品经济打破了原来地主对财富的垄断,新的资产阶级新贵开始登上历史台。他们是新技术、新科技的最主要推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

——摘编自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材料二1960年代开始,西方科学书在中国大量翻译出。广学会,京师同文馆是当时重要的出版机枃,广学会例重家教、经学,京师同丈馆多重外文、历史,但都块乏价值较高的科学译著,教士约輪、傅兰也是料传输者,由于语言差异及目的不同,国而准确性与严谨性不足,影响有限,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中,容宏、詹天佑等留学生群体异常重视西方学技术的引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系统与全面。此外,社会各界创办的各村新式书院,并在书院中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展示大量科技书籍和仅器。社会中各团体、协会,各种科学杂志都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引进。

——摘编自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材料三 不管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还是新文化运动,政治理论无不深深打下了近代科学的烙印。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首开风气,科举制度逊渐被打破。造就专业新型人才成为社会需要,创办新型教有机构成为历史必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引进,报刊杂志广泛发行,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在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传播中,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社会阶层不再像传统士、农、工、商那样一目了然。学习西方技术迳渐从被动变为主劬,从自发变为自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最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摘编自王、周有平《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中国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推动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背景与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科技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