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恩格斯看来,我们必须从社会革命的角度来全面地理解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的真正意义……只是在阿克莱特和克隆普顿的机器以及瓦特的蒸汽机建立了工厂制度以后,运动才开展起来……这里的关键词是“工厂制度”,恩格斯是从工业生产的社会方面来理解和界定它的……恩格斯此时所讲的工厂制度具有技术维度和社会维度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社会维度来看,工厂制度反映了社会关系尤其是劳资阶级关系上的新建构……由于私有制的作用,这些本该属于全人类的力量便成为少数富有的资本家奴役群众的工具。

——唐正东《工业革命的社会历史意义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思考》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及随后的拿破仑大征讨,曾经引发了一股民族主义浪潮,但随之而来的这一国际关系体系则让欧洲重新回到了“民族主义以前的时代”……克里米亚战争是发生在英国主导的同盟与俄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它打破了体系的“和平”状态,事实上结束了体系所确立的机制,是欧洲体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维持欧洲百年和平的重心从欧洲大陆的均势转移到海外扩张,将全球带入一个“帝国的年代”。

——据冯建勇《民族原则如何影响国家疆界》、孙兴杰《克里米亚战争、“东方问题”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组》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厂制度具有技术维度”的含义,并从恩格斯所讲的“社会维度”简析工厂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及其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21-22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出现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1945年的欧洲战场示意图(局部)

材料二
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 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曰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苏联和美国相继参战的时候,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便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而新的国际秩序结构也已经在战争中孕育。
——《世界当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
(2)什么是雅尔塔体制?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构建二战后“新的国际秩序”过程中的贡献。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改编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据(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等改编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结果)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列举“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