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8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州贸易体系下的外商行为规范

材料   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江、浙、闽海关,只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代理人。清廷认为,贸易只是中国给予洋人的一项特权而非他们的固有权利,而这种皇恩的施与必须依照他们的良好行为来决定,并逐渐制定了以下行为规范。

1.外国兵船须停江外,不得进入虎门。

2.妇人不得混入商馆,铳炮枪及其他武器均不得持入。

3.所有航路引水人及买办等,概须我国澳门同知之特许登录;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

4.外人不得与我国官吏直接交涉,除非经过公行之手续。

5.外人不许泛舟江上,惟每月初八、十八及二十八三日,得游览花地海幢寺一次,每次不得超过十人。不准赴别处村落墟市游荡。

6.外人买卖,须经公行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之行为。

7.通商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即在通商期内,货物购齐,亦须装载而归,否则,可往澳门。

8.外国船舶,得直接航行黄埔,徘徊河外,不得寄泊他所。9.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上述行为规范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1-22高二上·山东临沂·期末
知识点:清末农民起义与闭关锁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的宗旨是“天下和为一家”。……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展、出现了一批闻名海外的对外贸易港口,广州、交州、扬州、明州被称为唐代四大贸易港口,市舶司也在唐代正式出现,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以及其他各种对外事务。此外,唐政府还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蕃坊”特区,之后这些地方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苏州目睹的洋商船只络绎不绝现象引起他的警觉,于是乾隆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是为“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是经朝廷授权的唯一对外贸易代理机构……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不许随意出入,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等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唐朝,指出清代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前期自统一台湾后逐渐放宽海禁,但针对西方殖民势力的非分之举,在开展外贸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防范限制措施。除限定在广州一口通商外,还禁止军火、大米、豆麦、杂粮、铁器、生丝、绸缎、马匹、书籍等的出口。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往,举凡进出口买卖货物、规定价格、外商纳税、乃至政府宣示通告外商上书陈情,均由行商居间办理。外国商船停泊处,须派兵稽查;外商不得在澳门长期居住,不得乘坐轿舆,不得在广州过冬,居住在广州商馆的外商每月只准三次到附近花地和海幢寺游览散步,每次限10人;平时不准擅自出入商馆等。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幻想关上“天朝”的大门,以永保长久统治。但是,这种消极落后的政策,既不能阻挡住凶恶的欧美侵略者,也不能减轻侵略的祸患。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要侵略殖民地,闭关政策既不能影响和改变外国资本主义本性,也不能妨碍它们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发展,反而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窒杀了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造成了沉闷、闭塞、停滞、倒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拉越大。它是徒劳无益而且十分有害的政策。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朝的闭关政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