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2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9年,著呦呦接到参与全国“523”抗疟研究项目任务的要求,并且出任课题组组长。当时,中药抗疟研究在我国已进行了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在反复研读文献的过程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地启迪……在后期进行临床试验前,所呦呦课题组在个别动物的病例切片中发现了疑似的毒副作用,经过几次动物试验,疑似问题仍然未能定论。19727月,居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1972年,屠呦呦课题组首次以药效证实:从青蒿中获得的单一化合物具有抗疟活性,1973年,屠呦呦发现了双氯青蒿素,并于1992年获得了新药证书,转让投产如今,青蒿琥酯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首选用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托数了700多万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居呦呦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屠动呦精神的当代价值。
22-23高三上·广东汕尾·期末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生物进化论为核心,以自然选择为进化论的理论法则,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人是活在自然之中的,而不必事事遵从上帝的训诫去行动,是此书反复提倡的社会道德观念。可以说,它彻底摧毁了西方神创论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并对自然科学、宗教、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它在近代被引入中国之后,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大兴趣,进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谢文新《生物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进化论”转身》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喳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于1969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当时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只有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她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她们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会说:“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摘编自侠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与青蒿结缘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起源》所提倡的社会道德观念,并分析该著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蒿素研究取得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屠呦呦,193012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疾新药的研究,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与青蒿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屠呦呦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屠呦呦能够发明青蒿素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