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87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都重视对边疆的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陆。

——《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管理边疆的举措。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4)综合所述,指出历代王朝边疆治理的共同作用。
2021高二上·江苏徐州·学业考试
知识点:疆域的奠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持续治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的版图。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按照中原地区所推行的郡县制度,在岭南设置郡县,并派遣官吏进行统治,将岭南直接置于秦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秦朝统一岭南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实边。汉承秦制,汉朝也实行将罪犯迁徙岭南的政策。汉武帝征服南越国后,也组织了一次移民实边。

——黎明《汉族迁入少数民族型融合——以秦汉时期岭南汉越融合为例》

材料二 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从而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中央政府在我国岭南地区采取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政策性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代王朝边疆治理的共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 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