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明代嘉靖到清代中叶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繁盛期,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传播的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民间书坊,并成为小说的重要传播媒介。传播模式由人际传播的讲说转为以印刷物为主的大众传播,传播的途径从借阅、传抄逐渐转为商品流通,各种形式的版本层现迭出。传播接受者由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群组成,尤其是出现了一批特殊的接受者即评点家,促进了小说的广泛传播。从传播效果来看,既有文学的传播,接受如创作续书、改编戏曲等,也有应用的接受和海外的传播。统治者虽不断下令对小说加以婪毁,但无法阻止小说传播的强劲势头。所有这一切,都使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摘编自王平《论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


根据材料,围绕明清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1-22高二上·河南·期中
知识点:明清小说小说与戏曲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一些对小说感兴趣的文人士大夫,将几部原来仅靠传抄而又有较大影响的小说付梓刻印如明人张尚德将《三国志通俗演义“请寿诸梓,公之四方”。从此以后,各种版本的《三国志演义》不断出现。嘉请年间之后许多书坊主人不仅及时地将小说作品付梓刻印,有时还鼓动一些作者和文人参与创作和点评。尤其是那些评点名家,他们的评点本往往成为最流行的本子。如全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评点的《三国演义》等等。书坊主人还千方百计地降低小说的成本,小说传播的时间与空间随之扩大,举凡文人士大夫、市民商乃至贩夫走卒,都成为小说的重要接受者和传播者,《三国演义水游传属聊斋志异红楼梦》等著名小说几乎是家喻户晓。

——摘自王平《论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把“废文言崇白话”的革命推向高潮,而白话小说在近代中国的白话文革命运动中又受到众多文化精英的推崇。梁启超就曾高度评价白话小说的价值,认为其“为文学之最上乘”,具有改良群治、新国新民的巨大作用。陶曾佑也说,白话小说“其感人也易,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神,其及人也广”,因此,欲改良社会、民族自强非小说莫能为。王无生在《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中也说:“吾以为吾侪今日,不欲救国也则已;今日诚欲救国,不可不自小说始,不可不自改良小说始。”

——摘编自于兴汉《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历史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近代小说白话革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时代背景。并说明其在绘画、书法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 (宋代)在文学领域,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呈现出突破文体进而融会贯通的趋势;以诗文言志传道,以词曲言情游戏,在宋代士大夫的文学活动里能够各得其所。在艺术领域,不仅院体画、文人画与民间画齐头并进,各臻繁荣,张择端、李嵩等画院画家更以《清明上河图》与《货郎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佳作而闻名于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明代以前,小说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主要是读者本人的传抄和说书艺人的讲说。进入明中叶之后,印刷品取代传抄和讲说而成为小说的主要传播方式。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刻印、经营各类图书的书坊,对于小说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传播接受者的需要,或吸引更多的读者购买,书坊还推出了各种形式的版本。……文人不仅是小说的接受者,而且也是小说的传播者,他们写的那些序跋评语对于小说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小说传播出现的新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