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8
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年,德国完成民族统一后,面临着南部各邦分离主义势力的威胁;同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社会主义运动不断高涨,直接危及德意志帝国的政治根基。为了消除来自两个方面的威胁,以俾斯麦为首的帝国政府一方面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另一方面则积极制定各项社会立法,企图用“怀柔政策”来消弭社会主义运动的锐气、强化中央政府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领导职能。俾斯麦敦请国会于1883年通过了“医疗保险法”。1884年,德国议会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对治疗费用和长期失去劳动能力者的救济金问题作出各种规定,如由于工伤事故而丧失劳动能力者,前期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各项费用,其后的费用和救济金则由工厂医疗保险基金和雇主支付。1889年,德国又颁布和实施了伤残保险和养老保险法,该法令规定:老年保险费用由雇主和工人各出50%而在服兵役期间则全部由国家支付。1911年,德国正式建立了全国性的保险法典,使参加各种保险的人数达到1360万人并把长工、农业工人和临时工统统强制纳入保险体制。

——微博作者《社会保障体制》

材料二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以前,即传统的社会保障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为1978年至1992年,即反思传统社会保障和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时期;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1998年,即新的社会保障选择时期;第四阶段为1998年至今,即新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与完善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保障日常工作的依据只是社会保障的相关条例、通知、暂行或试行等行政规章,直到2010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才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相较于德国比较顺畅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历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过程缓慢且曲折

——阳秋林《中德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德国建立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德国社会保障的建立对中国社保改革的启示
21-22高三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知识点:福利国家的出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关注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11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潮,建立“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政策体系;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在辽宁省试点,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目前中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无论在单项制度上(如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还是在诸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总和上,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险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60年及其公平性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实施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30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二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德、美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当时工业生产的社会化和规模化,形成数量庞大的无产者阶层,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他们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工的政策。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工人阶级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通过《镇压社会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意图扑灭在德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另一方面采纳新历史学派关于劳资合作和社会改良的主张,通过构建社会保险立法包括社会救济、孤寡救济、劳资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1881-1889年间,德国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1923年和1927年,德国又先后制定了《帝国矿工保险法》《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基本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摘编自汪连新、杨建海《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严重的失业使千万个家庭陷入饥饿与贫困之中,老年人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储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总统推行了扭转危机和缓和矛盾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正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法的概念,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朝着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制度跨了一大步。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是一部以老年保险、失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障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第一次在一部法中规定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内容。

——摘编自杜长宇《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差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