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许多涉及地方自治的法规,如《县组织法》等。根据这些法规,各县纷纷实行地方自治,建立区和乡镇自治组织。到1934年底,各省基本完成了所属各县划分自治区和乡镇区域的工作,并召集乡镇居民大会选举正副乡长、镇长和成立乡镇自治公所。各级自治组织应办理的自治事务包括户口调查、建筑公共设施、办理保卫等,范围极其广泛。地方自治的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为公产公款和公营业,二为政府拨给和补助,三为特别捐。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乡镇组织所需的经费多是就地摊派,这就使“规定的不能行之于事实”,多数地方的自治组织不能行使各自的职权。另外,自治官办的情形与孙中山“将地方上的事情,让本地方人民自己去治”的地方自治构想也背道而驰。

——摘编自赵如珩《怎样实施地方自治》等


(1)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措施。
(2)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措施。
21-22高三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8年北伐基本完成后,国民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根据孙中山的训政思想,国民党陆续制定了各项训政时期的政策,将地方自治作为实施训政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内容。为此,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许多涉及地方自治的法规,如《区自治施行法》《乡镇自治施行法》等,制订了较为完备的地方自治制度。地方自治主要是县以下的区、乡镇,区和乡镇自治组织主要包括居民大会、自治公所和监察委员会三种,相当于议决、行政和监察三权的分立。其中,居民大会权力最高,地方自治的所有重要事项均由居民大会审议和决定,职权很大,包括选举和罢免自治首领人员、制定和修正地方自治公约、审议和决定地方自治事务等。根据规定各级自治组织的自治事务包括户口调查、土地调查、建筑公共设施、举办教育、推进国民体育和卫生、发展农工商业和垦牧渔猎、风俗改良、举办救济等等,地方上的事务几乎统统包括在内。但由于社会环境的掣肘,多数地方的自治组织不能行使各自的职权,以至于多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摘编自黄珍德《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地方自治制度探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依据孙中山遗训,确定以县为自治单位,立法院制定《县组织法》《县组织施行法》《区自治施行法》《市组织法》《乡镇自治施行法》《县参议会组织法》及《县参议会选举法》等。对于自治事务,定有户口调查、土地调查等21项。内政部根据立法院有关规定拟定《训政时期完成县自治实施方案分年进行程次表》,由行政院颁布,期于6年内,于1935年完成所定各项自治事业。自治空气一时弥漫全国。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952 年2月,政务院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钢要》(根据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而制定的具有全国指导意义的实施办法)。到1952 年6月,已建立民族自治区130个。

——摘编自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区县自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施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基层治理

材料一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党党代会通过的决议强调“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凡省内之国家行政,悉受中央指挥;凡地方自治与建设,悉归各县办理;省只为县自治之监督”,要求“制定县组织法及县自治法,并以行使直接民权之知识与方法,训练全国人民”。《县组织法》规定,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县政府不是代表本县民众的利益,而是代表上级政府意志。关于县政府的职权,规定“受省政府之指挥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1934年,国民党通过了《修正县自治法及其实行法要点》,将“联保连坐”式的“保甲制度”推行至全国。国民党地方自治没有产生任何实效,其乡村改造计划最终失败。

——摘编自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

材料二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摘编自陈荣卓等《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并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