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坚持“四夷一家”的理念。平定西突厥后,唐政府在西域按照因地制宜、顺俗施化的羁縻策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直属州县制,如新疆东部一带,汉族较为集中,风俗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原相近,唐王朝便在这一地区建立与中原一致的行政区划,设立州、县、乡、里,直接进行行政管理。而在唐王朝控制的天山南北及中亚北部广袤地区,由于部族林立,社会经济文化与中原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就以羁縻府州为主要管理形式。在这两套行政建制之上,另设直属于中央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以总揽全局,保障着唐王朝在西北地区军政号令的统一。这种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的“一区两制”,在当时的世界政治舞台上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材料二   康熙帝强调:“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有人民,皆吾赤子。”平定噶尔丹后,清政府在新疆地区主要也是采取军府制度,以将军所辖下的都统、参赞、办事、领队等各级驻扎大臣兼管民政。在地方行政方面,因当地民族成分复杂,居民的社会习俗各异,故又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和伯克制(类似于西南的土司)。新疆于1884年建省,虽然这一历史事件是新疆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当时而言,以行省取代过去的军府制度,事实上结束了新疆内部天山南北多种行政制度并存的状况,完成了区域一体化的政治追求,使新疆第一次实现了与祖国内地的行政制度的统一。清朝实施了比历代封建王朝更加有效的行政管理,使中华民族成为统一、疆域辽阔的国家。

——摘编自来仪《略论清政府民族观及民族政策对促进各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清朝在西北边疆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北边疆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1-22高一上·安徽·阶段练习
知识点:疆域的奠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刺州史。都督府都督、羁縻刺州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主要方式,简析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制度,简述其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 “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延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碰。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延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边疆治理制度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