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02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材料二   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举例说明他在用人方面的“有道”之处。
(3)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中的“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他统治时期,促进汉藏友好交往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出行的目的地在唐朝时称为什么?
21-22高二上·江苏宿迁·期中
知识点: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权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隋唐科举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维持一个政权的统治,必须在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1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2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3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里提到“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阐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三     



(1)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传承的角度指出秦朝在地方上的权力分配制度,并列举三项汉代推动建设宏观经济制度的措施。
(2)选官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并简述该制度的意义。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袭承袭,并建立更为完善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第(同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奏考帐。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材料三: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材料四: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誉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官职有什么特点?其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选官制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选官制发展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