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35
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完全国家?以其国家思想不完全也。

……故今略述其变迁异同之大体,使吾国民比较而自省焉。苟思想之普及,则吾国家之成立,殆将不远矣。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甲 欧洲旧思想乙 中国旧思想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四、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四、帝王非天之代 理者,而天之所委任者,故帝王对于天而负责任。四、帝王及其他统治权,非天之代 理,而民之代 理,非天之所委任,而民之所委任,故统治者对于民而负责任。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而不相属。
七、立法权在少数之人(君主及贵族),其法以神意为标准。七、立法权在一人(君主),其法以古昔为标准。七、立法之权在众人(全国民)、其法以民间公利公益为标准。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1.概括甲、乙、丙三种思想中关于君主权力的不同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不同主张的思想根源。
3.概述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写作意图。
12-13高二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知识点:维新变法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严复与《天演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乙中国旧思想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社会的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