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商人,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带到世界性贸易环流中。国际市场的巨额需求刺激了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也促使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海内外,使人们看到了江南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随着15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先后成为西方传教士和异域商人主要活动的地区,西方人带来了天文地理、水利机械、油画、透视法、解剖学等科学、技术和文化,使江南呈现出一种复合型的形态。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材料二   通过海外商业扩张,贸易公司的赢利,加上海上掠夺,使得英国财富急剧增加。海外商业扩张需要适宜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因此刺激了英国造船业及相关工场的发展。1562~1563年,运往波罗的海的呢绒有三分之二用的是英国船只,到1599~1600年,比例提高到99.9%。根据统计数字,在接下的四十年里,英国进口总值从大约1000000磅,增长到3000000磅。商业的充分发展促使农本经济彻底走向瓦解,从而改变了社会力量的对比。

——陈曦文主编《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江南经济的特点,并指出造就这种特点的外部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外贸易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21-22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商人,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带到世界性贸易环流中。国际市场的巨额需求刺激了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也促使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海内外,使人们看到了江南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随着 15 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先后成为西方传教士和异域商人主要活动的地区,西方人带来了天文地理、水利机械、油画、透视法、解剖学等科学、技术和文化,使江南呈现出一种复合型的形态。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通过东部沿海口岸吞吐,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近代城市的数量尤其是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数量也以沿海地带居多。自港口城市西行,近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的区域经济差距。自唐中叶经济重心南移后,中国大的区域经济差距,表现为南北差距,进入近代后,变成以东西差距为主。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经济的特点,并指出造就这种特点的外部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在区域经济差距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并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一个旅行者在小镇过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过夜的概率的5倍。在贵族尽可能地使名下地产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镇茁壮成长起来。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内,瑞典瓦萨王朝颁布了30张新的市镇特许状,以鼓励对新土地的拓殖。与此同时,英国的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在爱尔兰也在兴建特许市镇——以引领英国的殖民事业。不是每个小镇都可以存活下来,苏格兰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许市镇有四分之三变成了“鬼城”。

——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江南工业在江南市镇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19世纪初,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过农业。据统计,1679—1833年的155年,中国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中国生丝出口量突破10万担,主要来自江南的市镇。江南市镇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的精良,使得欧洲国家的手工棉纺织业相形见绌。从松江府上海县乌泥泾镇起步的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导致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的早期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并为农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纺纱织布业带动了市镇的染布业、踹布业的发展。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商品卷入规模更大的全球化贸易之中。随着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市镇上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踹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16世纪欧洲市镇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市镇发展特点,并指出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繁荣的市镇经济为什么推动不了社会的转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 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最先显示出传统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社会转型初露端倪。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冢庭手工业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化(及学者们所说的早期工业化),在丝织业、棉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到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了“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摘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晚清到民国时期, 中国进入到农商社会后期。此时国际形势发生巨变,经过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用武力叩开中国国门,外国资本主义挟其机器生产之威力从沿海逐步渗入内地,江南区域经济被迫发生调整并出现分化。少数都市(例如上海、宁波、天津、武汉、广州等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机缘巧合走上工业化道路迈进工商社会门槛;也有部分市镇或原地踏步或趋向衰落;而广大内地农村则停滞不前。

——摘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地区“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区域经济转型的特征,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