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02
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侯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二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三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中外历史纲要》(上)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和唐朝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理设立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元对边疆治理的意义。
21-22高一上·江苏扬州·期中
知识点:元朝的地方管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侯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三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汉和唐朝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相同措施。

材料四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经略吐蕃、西域、台湾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侯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城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三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汉和唐朝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相同措施。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对边疆治理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版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菜龙二人来峰,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而侯和黑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见敦炫、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儿个占地名》

材料二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三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和唐朝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相同措施。
(2)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加强边疆治理的积极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