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
21-22高二上·黑龙江绥化·期中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创新与发展是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油画《宽容》沈嘉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
(2)依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所涉及运动的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此时的国王,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内阁处于国王的控制之下。……乔治一世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而不管从感情上说他是喜欢这个人还是不喜欢这个人。英国因为其稳重的、令世人印象深刻的民主政治,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机构名称及职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建立、发展、完善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成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