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民主的重建和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法案在19411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已在1940年边过与英国达成的基地租用协议,向英国及加拿大提供驱逐舰,以换取使用英国在西半球的基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走向所造成的影响。
(2)《大西洋宪章》和“租借法案”都发表在美国参加二战前夕。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在道义和物质上不遗余力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原因。
21-22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311日,美国参众两院最后通过了一项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可以向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它方式处理任何国防物资。该法案的通过,“使美国从一个帮助别国有时超过传统中立法规范围的友好中立国变成一个十足的非交战国”。该法案使共计价值510亿美元物资抵达同盟国,其中价值314亿美元物资运达英国,价值113亿美元物资运达苏联,价值32亿美元运达法国,价值16亿美元运达中国……,由于反法西斯同盟国对美国军火、战略物资、粮食等需求量的急剧增加,美国经济出现战时繁荣,失业现象基本消失。美国垄断集团在不断扩大的军火生产中,大发横财,获得了约11501500亿美元的暴利。

——摘自王绳组《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对抗苏联共产主义。从19471951年,美国对西欧提供了13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90%为赠予,10%为货款。各受援国纷纷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内容包括逐步取消关税壁垒、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受援国重工业的监督及其对外贸易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力等。19479月签署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逐渐发展成为包括主要国家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其功能介于超国家常规政府合作之间,因此,从客观方面分析,西欧走向联合,开始一体化进程是从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开始的。

——夏路《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该法案的名称,指出该法案在物资分配上的特点,并简述其对美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的特点,简要评价这一计划对西欧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不断深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事件
1918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1941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提出美国可以借出军火,并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假使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令居元武送还即可。他还说:“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重要步骤。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

——摘编自刘子靖《罗斯福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材料二 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加拿大纽芬兰海面的军舰上举行会谈,双方于8月14日发表了共同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有: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后确立和平,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公海航行自由,等。宪章所宣布的八项原则虽然有些空泛,“但是,有了我们可以当作目标的原则总是一件好事”。美国作为一个尚未参展的国家,与英国一起向世界宣布了反法西斯的目标和实现战后和平的设想。“(宪章)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基于国际道德经久不衰的真理的国际组织的未来。”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记(现代部分第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租借法》时欧洲和亚洲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大西洋宪章》确立的目标和原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