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25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级泽,清代著名外交家。自幼受严格教育,其父曾国藩更是着意于培养他勤劳、勇敢、爱民、忠君、果断、坚毅的品质。年少时,在同文馆中系统学习《万国公法》和《公法千章》,并积极主动了解西方。曾任清政府英法俄三国公使。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俄国却迟迟不愿归还伊犁地区,曾纪泽采取了据理力争的连环外交,清政府于1881年收回伊犁地区。1883年,曾纪泽受命与英国谈判关于“洋药税厘并征”事宜,他的努力让英国人折服,达到了洋药税厘并征之目的,为日后禁止鸦片提供了法理基础。中法战争爆发后,曾纪泽不断抗议法国政府的挑衅,提出“法人谋据安南”的正确论断,指出清廷抱着柔、忍、让的态度是错误的,主张“坚决不让”,应对侵略者予以重击。刘永福、冯子材等人支持认可,取得镇南关大捷等胜利。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是晚清外交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南侠《浅析曾纪泽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纪泽的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纪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原因。
21-22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廷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材料二   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此后在丁韪良等传教士的引领下,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1874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中,以总理衙门为代表的权力中枢保守地要求日本遵守修好条约,而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却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中法战争等涉外交涉中,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公法外交实践涉及领海、最惠国待遇、使领制度、局外中立、宣战等,大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张卫民《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对国际法的运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