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主张市场里看不见的手将能指引人们藉著争取各自的利益来达成公共的利益,由于赚钱的唯一方法是自愿的交易行为,因此获取他人金钱的唯一方法便是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一个人不可能藉著向农夫和肉贩诉诸兄弟之情而获得一顿免费晚餐,相反的,一个人必须藉著诉诸他人的利益,支付他们劳动的代价才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东西。

——摘自《百度百科》


(1)请概述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背景和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摘自《百度百科》


(2)提炼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容。在凯恩斯之前,资本主义在实践中开始变革的标志是什么?据上述材料,指出资本主义变革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6-17高二下·山西大同·期末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曾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国民、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未来增加投资,同时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在一个我们必须竞争每一个机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这样做。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宗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曾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国民、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未来增加投资,同时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在一个我们必须竞争每一个机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这样做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宗旨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材料三
汉森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认为,从 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或者“双重经济”。汉森认为,这种“混合经济”具有双重的意义,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和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福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和消费的并存)。
后来,(1948年)萨浮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混合经济”。他认为,“混合经济”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
——摘自王志伟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经济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并简述出现这种不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混合经济”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方国家所起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