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4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5年,我国历史上正式出现以“海关”命名的贸易监管机构。清政府为防“奸牙勾串渔利”,于1757年实施粤海关“一口通商”政策。1759年,清政府颁布《防夷五事》,对外商在广州口岸的贸易和生活实施全面严格管制。粵海关监督即为清朝海关的最高领导者。粤海关监督作为内务府成员和皇帝亲信,既不屑于具体管理对外贸易和关税征收,也缺乏相关管理能力和经验,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满足皇室、各级官僚及其自身的需要。正因如此,粤海关被称为“天子南库”19世纪中期,我国产生了实际上由外国人扮演主要管理角色、专征洋船贸易税的中国海关机构一一洋关。1854年,英、法、美以税务管理委员会的形式攫取江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明确了邀请外国人帮办税务的制度,并从上海一口推广至全国各通商口岸,且其职能拓展至国计民生诸多领域,甚至在外交、军事、工商业等方面。同时,洋关引进了权力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及先进的人事管理、会计统计、稽查等制度。

——摘编自谢松《从粵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材料二1949年,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暑筹备处。为研究新海关的发展方向和交流经验,中财委邀请全国各关的代表来商讨筹建新中国海关。1949923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海关工作座谈会。时任中财委主任陈云同志发表讲话,他的中心思想是:旧海关变成新海关不要一下子都打碎,要慎重;海关的业务和技术要逐渐改进、修改;旧海关的人员不能全部辞退,要有选择地留用;要搞好新海关人员和旧海关人员之间的团结,制度要逐渐统一。会议结束时,苏联专家也介绍了苏联海关的经验。19491025日,新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及新海关税则。

——摘编自余崇懿《从抗日救亡到建设新中国海关》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海关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海关筹建的特点及意义
21-22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知识点:国民经济恢复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海关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清朝海关官员不了解国际海关制度,缺乏管理能力,主要关注如何满足皇室的需要。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海关被迫停顿。1854年,英、法、美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帮办”上海海关税务,上海“洋关”建立,对洋船征税。原来的海关称为“常关”,仅负责征收本地民船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何桂清奏称:英国人李泰国任税务监督,“稽查偷漏”,关税收入“加增三、四倍”。《天津条约》附约规定了聘请英国人任海关税务司的条款。1861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各口税务司的任免,取决于总税务司,清廷不得插手。此后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洋关纷纷建立,除了征收关税,还总管通商口岸的港务、船政、引水气象等事务,同时兴办近代邮政,购置海军船炮,参与外事活动,资助同文馆等。

1901牟《辛丑条约》签订后,洋关接管通商口岸清政府控制的常关,以盐税和常关税作为赔款的担保。康有为指出:“虽无亡之形,而有亡之实矣。”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材料二 近代洋关图


——依据倪玉平《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未能统一国内各方力量,各派势力为争取列强的支持,无条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的所有条款。1924年,孙中山试图武力接管粤海关,英、美、汝、葡等国派出8艘军舰集结广州江面示威,孙中山被迫中止了这场斗争。1925-1926年,国民革命期间,“收回洋关管理权”的斗争波及全国,取得了一定成效,粤海关原税务司被调离广州,但税务司之位仍然由洋人继任。国民党政府执政后也无意取消洋人管理海关的做法,仍然聘用美国人担任洋关总税务司。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洋关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谢松《从粤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晚清中国海关的变迁。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洋关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用于1929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1月又把进订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升到50%;1933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升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12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三   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关税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政府海关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的关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舶司(使)是唐、宋、元、明时期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办事机构。唐代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对蕃商优礼相待,“常加存问”,对输入的蕃货“不得重加率税”,十分注意政治影响。宋代市舶司基本沿袭唐制,但较唐代略为完善,其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元代仍沿用唐宋旧制,但管理制度更为周密,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市舶原则、征收关税、市舶刑罚以及从事官营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制度。明朝初期,朝廷把发展海外贸易限制在贡舶范围内,对海外诸国朝贡的货物不予征税。随“贡品”带来的贸易货物实行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度,这对财政产生了不利影响。明武宗正德年间,朝廷实行抽分制;到隆庆时期,已默允私人下海贸易,海外贸易兴旺。

——摘编自关镜石《市舶原则与关税制度》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清政府在各口岸设立贸易管理官员。但因海关官员经常勾结外商贪污受贿及对近代外贸知识和税务知识的缺乏,海关税收制度混乱不堪。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下,上海海关关税一度出现英、美、法三国领事“越俎代庖”自征自税的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主张建立新海关制度,由“警醒”的“外国分子和中国官员联合起来”共同管理海关。1854年,英、美、法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海关组织协定》,由三国领事馆各出一名人员联合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海关事务,大清帝国的关税管理权从此逐步落入外人之手。

——摘编自蒋清宏《中国近代海关行政制度研究(18541869)》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海关长期由来自英、美等国的外国人担任高级行政长官,称为外籍税务司制度。1949102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署,统一掌管全国一切海关事宜,结束了洋人控制海关的历史。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海关实行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统制政策,强调“进严出宽”,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1956年,中国实现了贸易顺差。

——摘编自娄万锁《中国海关治理七十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市舶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建立新海关制度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制度演变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