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舆论大都认为这与俄国未行宪政而日本实行了宪政有着密切关系。迫于形势和舆论的压力,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分赴日本及欧美各国“考察政治”。次年,他们向朝廷密陈实行立宪的三大好处,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建议朝廷诏定国是,仿行宪政,以便安抚人心,稳定大局。1906年,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受到立宪派的欢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的统治“万世一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议院不得干预君主。1911年,清廷宣布成立“皇族内阁”,暴露出“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清廷变得更为孤立。辛亥革命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宪制”的尝试最终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的影响。
2016·四川乐山·三模
知识点:清末新政清末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猛烈地冲击着清廷的统治。1905年,俄国在日俄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舆论大都认为这与俄国未行宪政而日本实行了宪政有着密切关系。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还联衔上奏,请定十二年后实行宪政,并奏请派亲贵大臣出国考察政治。……迫于形势和舆论的压力,清廷于1905年10月派载泽、端方、戴泻慈、李盛铎、尚其亨等五大臣分赴日本及欧美各国考察政治。次年,他们陆续回国,建议朝廷诏定国是,仿行宪政,以便安抚人心,稳定大局。慈禧太后经过反复考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但预备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清廷决定先从改革官制入手,逐步厘订法律、广兴教育、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1906年11月6旧,清廷公布了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行政中枢军机处保持不变,对某些部的名称做了更改;迫使袁世凯将已练成的“北洋六镇”交出四镇,归满族亲贵控制的陆军部统率。与此同时,清廷力图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次年八月,把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调升为军机大臣,剥夺了这两位实力最强的汉族总督的实权。

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的统治“万世一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海陆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大权,全在君主一人手中。特别是用人、军事、外交等大权,议院根本不得干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廷实行“预备立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