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尔顿与瓦特合作开设了生产蒸汽机的工厂,支付给工人优厚的薪水,并慷慨地提供其他回报,为伯明翰成为18世纪晚期世界制造业中心起了重要作用。他热衷于科学研究和发明,研制了硬币压印机,这使他得以承办数个英国殖民地的造币业务。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荣宗敬撰有《实业救国刍议》等著作,抗战时期目睹企业被日军毁于一旦,郁积成疾去世。

——据张铁民、陈明生《民族资本与城市化》等整理

材料三 解放初期,新生的红色政权在短时间内就抑制了飞速上涨的物价,这让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十分钦佩。1954年,荣毅仁主动提出对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在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陈毅副总理发言称荣为“红色资本家”,并为其竞选副市长拉票。

——摘编自陆阳、沈云福《激荡岁月·锡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博尔顿企业取得成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3)历史学家认为,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与成功,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国情密切相关。试以博尔顿或荣氏企业中任一个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密切相关”的表现。
19-20高一下·河南许昌·期末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荣毅仁(19162005年),江苏无锡人,荣德生之子,青年时期的荣毅仁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进入家族企业勤奋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前,他已是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率先接受公私合营,1957年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他于1979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信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经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而当时中信的这一举动,一度引起争议,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封闭式思维的人们,对此难以理解。但事实胜于雄辩,仪征化纤厂以突出的效益证明中信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次集资创举也因此被称为“仪征模式”。1986年底,荣毅仁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知名企业家,他也成为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摘编自《荣毅仁: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典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毅仁不同时期在经济领域探索和实践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