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

——李敏伦、高翔莲《毛泽东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

材料二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59年,火箭到达月球;次年,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这种形势下,苏联领导人的思想和对外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强烈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从此,苏美对抗由革命与反革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与战争的较量,演变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苏联于1968年武装占领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挑起苏中边界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占领中国领土珍宝岛,继而又支持古巴入侵安哥拉,指使越南入侵柬埔寨,促使印度肢解巴基斯坦。

——摘编自周启先、夏保雄《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及中国的外交政策之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世界格局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格局发生变动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苏关系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1-22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一边倒”。需要指出的是,客观形成的“一边倒”格局,不仅是新中国政策选择的结果,也是外部世界对中国革命作出反应的结果。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迈出的第一步。总的来看,这个决策是成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一格局下,中国政府所寻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基本都达到了。

——摘编自章百家《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对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演进的思考》

材料二: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三:上世纪70年代,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基本态势。苏联不仅支持越南在1978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在1979年底亲自出兵阿富汗,推行“南下战略”,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强调美国不仅要有强势的领导人,强大的国力,更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

——摘编自倪世雄《中美关系70年: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长时期内,国际形势险恶严峻,因此我国不得不通过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即通过结盟、建立军事战略关系等手段来制约可能入侵的外敌。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和苏联结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实行“两个拳头打人”,联合亚非拉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实行以联美抗苏为核心的“一条线”,都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结盟外交路线的推行虽有助于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外交战略目标,但这种同大国结盟的做法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摘编自 李毅弘《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二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关系趋向缓和,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对独立自主做出了一些新的阐释。他首先强调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继而提出要奉行真正不结盟的政策。他还指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交往。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大转折,东欧发生剧变,苏联也演变解体,东西方冷战格局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国頂住了西方資本主义势力和平演变的攻势,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爱华 《冷战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外交战略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因素,并说明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外交思想嬗变中可以获得的启示。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有哪些?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2.8

1.9

-2.5

3.6


美国通货膨胀走势图

材料五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变化的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