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工业近代化和城市近代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清朝兵部侍郎铁良在考察江南制造总局后说:“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退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1904年铁良《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

材料二   晚清近代城市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力,即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一是内力,即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革所产生的推动力。这两种力又各由若干种力组合而成,多种力的综合,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14-15高三·四川遂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城市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兵部侍郎铁良在考察江南制造总局后说:“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挽杂)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退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1904年铁良《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发展演变大事年表
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1953年更名为江南造船厂。
50年代初期,江南造船厂建造沿海小炮艇。
1955年4月,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03”型潜艇,翌年1月,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江南造船厂并参观“03”型潜艇的制造成功,标志着造船水平的一个大飞跃 。
20世纪60年代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东风”号万吨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主要材料和配套设备立足国内的万吨级远洋货轮。
1966年,江南造船厂建造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1200吨级轻型护卫舰——65护卫舰。
1979年,江南造船厂建造718工程中的海洋科学调查船“向阳红10号”,该船是世界上同类型船舶中吨位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科学调查船之一。
1984年,江南造船厂为新加坡海皇轮船公司建造的12800吨无人机舱集装箱船“海皇·碧玉”号荣获国家金质奖。
1988年,江南造船厂为联邦德国建造的24000吨汽车滚装船“沃耳夫斯堡”号是一艘结构新颖类似航空母舰的汽车滚船。
1989年江南造船厂为美国拉期科航运公司建造的70000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中国欢乐”号荣获国家金质奖。
199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3000立方全压式液化气运输船“华粤”号在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当时世界上只有日本、荷兰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制造。
1991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出口德国的4200立方米半冷半压式液化气船是具有90年代世界水平的特种船舶。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江南造船厂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分析,你从中获得哪些重要启示?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编自《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分布:


材料三   张謇通过金融融资的方法向社会招股集资,解决资本问题……张謇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立章定规。他亲自拟定的《厂约》,被章开沅教授称为中国早期民族近代企业留下的一篇重要文献……“父教育、母实业”,实业、教育是张謇提倡救国立国一个整体的两个车轮,相依相承,共同发展……19001921年间,大生资本增长六倍。以此为基础,张謇发起创办了20多个股份制企业,涉及工业、农业、盐垦、冶金、面粉、造纸、交通运输、金融银行等行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团公司,控制资金达2240万两……1922年,中国经济形势突变。一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天灾人祸、水灾不断导致棉花连年失收;东北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大生公司战线过长、管理落后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生资本集团陷入困境。

——《大生纱厂见证封建制度的没落和现代社会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1900至1921年间推动大生资本集团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