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苏联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总额为280亿卢布的货款,向这些国家输出了大量资金、机械、化学、煤炭、动力等各种成套设备和零配件,还输出了大量其他产品和原料,发展了对外贸易,扩大了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初期的建设。同时,苏联也从这些国家获取了必要的物质技术资源,弥补了苏联经济中的某些缺陷,刺激了苏联生产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军事工业方面,如原子弹、火箭、宇航等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在世界上已占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三分之一的人口,它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   二战后,经过自我调节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基本恢复了经济,并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开展,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起飞”。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达到世界贸易总额的7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先进技术占全世界的85%以上,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及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控制之中,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市场的支柱。资本主义国家所拥有的资金、科学技术、科学人才、设备,物质资源乃至经营管理等诸方面,都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远远不及的。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不仅未因两极对峙而瓦解,而且依然是以资本主义为主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祥泰《简评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理论的是非得失》


(1)根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经济取得较大进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并评价这些组织在冷战时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高一下·陕西西安·期末
知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复兴开发银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至1973年,日本引进了将近两千项铜铁工业技术,其资金94%是国内筹集的,在此期间,日本钢产量从700多万吨增长到1亿多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因资金紧张,日本制定计划分批、分步骤引进技术。先把重点放在电子、钢铁、机械等重工业部门,虽然这些技术在当时并不都很先进,但对日本来说比较实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引进技术工作从重工业、化学工业等基础技术扩大到电子、合成纤维等一系列新兴工业技术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技术引进延伸到原子能、飞机、宇宙开发等领域。日本善于把外国成功的经验学过来,变成自己的。他们严格地依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消化能力”,从实际出发,一切强调经济的合理性。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 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马琳《再谈日本的技术引进》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定。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初具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逐步建设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军事电子工业以及包括导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防尖端工业;先后组建了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艇、军用无线电、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日技术引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资本输出密切相关。早期跨国公司母公司局限在西欧和美国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开始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全世界的新技术、新生产工艺、新产品,基本上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自1982年以来,跨国公司成长非常迅速,至1992年底止,全球海外直接投资额累计达2兆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掌握在排名前100名的大企业手中。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比国内贸易更大的作用。事实上,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力量。而这种力量随着跨国公司投资总体的呈上升趋势还会得到增强。

——改编自李辉《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等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国际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二十世纪50年代国际组织发展到1000余个,1990年约为2.7万个,21世纪初接近6万个,且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教卫、体育、环境、气候、贫困、人口、妇女儿童等众多领域。

——摘编自《国际组织年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围绕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与这一特点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英、德、法等国共同组成的“多极”格局终结。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向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加重控制西欧的筹码,同时扩大美国商品出口。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苏东地区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协调机制建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迅猛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政治与经济独立性和平等性增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密切。但是由于“冷战”格局的确立与延续,世界市场长期被分割为“两个平行市场”。

——摘编自程伟主编《世界经济十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除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外,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也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但西方多数国家追随美国实行“禁运政策”。1952年4月,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同与会国工商界人士广泛接触,探讨发展贸易,同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工商团体和企业签订了贸易协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同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与会人士商谈了建立贸易关系问题。随后,中英互动取得积极成果,引起西欧震动。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的工商界代表到日内瓦同中国贸易代表商谈发展贸易问题。会后,法国、瑞士、挪威等国工商界代表访华。中国同西欧许多国家的企业或团体签订了民间贸易协议和合同。中国外贸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下表所示是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增长率

出n总额

出口增长率

进口总额

进口增长率

差额

1950

41.3

20.0

21.3

-1.3

1951

59.5

44.1%

24.2

21%

35.3

65.7%

-11.1

1952

64.6^

8.6%

27.1

12%

37.5

6.2%

-10.4

1953

80.9

25.2%

34.8

28.4%

46.1

22.9%

-11.3

1954

84.7

4:.7%

40.0

14.9%

44.7

-3%

-4.7

1955

109.8

29.6%

48.7

21.8%

61.1

36.7%

-12.4

注:表中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数据源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摘编自《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一1955年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