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大致经历了如下讨程:
时间人物载体内容或发行情况
1898上海广学会《泰西民法志》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1899传教士李提摩太《万国公报》提到马克思的名字
1903马君武《译书汇编》以唯物论解释历史、以阶级兌争为历
1906朱执行《民报》苏扬言全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1912同盟会会员《民生日报》全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
1918李大钊《言治》季刊介绍歌颂十月革命
1918李大钊、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一次刊载《共产党宣言》摘译
1919李大钊《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
1919李大钊《新青年》编辑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1919李大钊北京大学高校讲坛介绍马克思主义

——节选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因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
20-21高二下·云南玉溪·期末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8年6日,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材料二   下表为《共产党宣言》在近代中国传播情况。

时间人物报纸刊物内容或发行情况
1899年传教士李提摩太、蔡尔康《万国公报》引用宣言一段话。
1905年朱执信《民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1912年同盟会会员《民生日报》连载全译宣言的第一部分。
1919年李大钊、陈独秀《每周评论》名著专栏用白话文摘译宣言片段。
1919年李大钊《新青年》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摘译宣言重要论述。

——摘编自张亮、乔茂林《<共产党宣言>传播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代表途径概况
19世纪90年代-1917年西方传教士《万国公报》由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是迄今所知中文报刊对马克思的最早介绍,但其误认为马克思是英国人。并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补充基督教的救世教义。
维新派梁启超《新民丛报》翻译马克思为“麦喀士”,称其为社会主义的鼻祖,但认为在中国不可行。
革命派朱执信《民报》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摘译《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并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之相同。
1917年-1919年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1923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毛泽东等《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翻译《共产党宣言》;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

(注:——摘编自姜秀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张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文本问题》、陈留根《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代表途径概况
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梁启超《新民丛报》翻译马克思为“麦喀士”,称其为社会主义的鼻祖,但认为在中国不可行。
革命派朱执信《民报》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摘译《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并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之相同。
1917—1919年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1932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陈望道、毛泽东等《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翻译《共产党宣言》;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

——摘编自姜秀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张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文本问题》、陈留根《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