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食品问题爆发期(食品黑暗期)是指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引发社会特别是新闻舆论的极大关注,社会民众广泛性缺乏食品安全感的特定历史时期。食品问题爆发期的出现和存续,依据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先后、快慢而不同。……所持续的时间大致在50-70年。英国的食品黑暗期为1820-1890年,前后历经70年;而美国的食品黑暗期,如果以1850年纽约“泔水奶”为起算点的话,至1906年首部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经50余年,若以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为终点的话,则前后经历了近90年。

——摘编自孙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分析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目前在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与食品有关的法律多达13个。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2003年,日本对《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从立法宗旨到实施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后的《食品卫生法》将立法宗旨从“确保公众卫生”向“保护国民健康”转变,即:将以往“社会防护”的概念向以个人为关注点的“国民健康保护”的方向转变。该法除明确政府部门责任义务外,还重点规定了食品业者的责任,将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实施自主检查、建立食品生产记录等义务化。

——摘自杨蕾《揭秘日本的食品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食品问题爆发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特点。
20-21高二下·辽宁丹东·期末
知识点: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在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1867年出台的法案,将监管作坊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任命的卫生官;同时还明确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并接受10小时教育。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

——摘编自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厂主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先后通过多个决议案,在经济斗争、职工运动、罢工战术、失业问题、劳工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成立,会员人数迅速提升。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劳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

——摘编自饶水利《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厂法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出台的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到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摘编自赵向豪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但是“没有建立中央机关,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选性的”。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权力,增加分析师人数,最重要是扩大中央控制权力。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

——摘编自魏秀丽《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0年英国《食品掺假法》的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外国食品安全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中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材料二   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到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卫生部还先后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与现代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相同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