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连接亚洲、欧洲乃至非洲,得益于富饶的中亚楚河平原和中亚两河流域作为中转支撑。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河水都注入咸海,使咸海的水位经常保持不变。……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中亚地区两大优势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伴随咸海危机,源自咸海的荒漠盐碱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中亚地区对可再生能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咸海治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净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转枢纽环境、建成绿色经济带的基础工程。

——摘编自徐海燕《咸海治理:丝纲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入点?》

材料二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根据材料对古今丝路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高三下·黑龙江鸡西·期末
知识点: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明清以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融入世界市场,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 。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材料三   亚当•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英国是19 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第一,19世纪 6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第四,对殖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在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     2013年 9月 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 10月 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原则和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政策给英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事件。 该构想的提出说明21世纪的中华文明在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中有何变化?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繁华。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丝绸之路”再度成为热议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   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年后的中国,可以更加细致的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

——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角度归纳丝绸之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