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9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早期的互动网络中,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大约公元前200年之后,它不仅便利了商业和物种交流,也便利了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作为陆路和海路网络,商人们通过它交易丝绸、香料、马匹、玻璃和其他商品,这一点人所共知;但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而海路网络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了航海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锡兰、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的航行。伊斯兰教兴起后,这些陆上通道和海上航线的运载量极大提高,不久,另外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陆路网络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与地中海沿岸联系起来。

——美杰里,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高二下·山东泰安·期末
知识点: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早期的互动网络中,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丝绸之路作为陆路和海路网络,商人们通过它交易丝绸、香料、马匹、玻璃和其他商品,这一点人所共知;但是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而海路网络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了航海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锡兰、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的航行。

——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史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所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阿拉伯人在与唐朝高仙芝部队作战时俘去一批手工匠人,793年在巴格达办起第一个造纸厂,以后又经过非洲,传往欧洲,阿拉伯人学会制造各种纸张,白色的、彩色的都造出来了。10世纪末,在穆斯林世界人造纸张已成功地取代了纸草纸与羊皮纸。12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统治过的西班牙开办了造纸厂。以后,意大利、法兰西等也学会了造纸。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阿拉伯黑衣大食称硝为“中国雷”,89世纪已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的“医中之王”阿里·伊本·辛纳(即阿维森纳)就是中亚人,他汇集和代表了中古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又如,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3……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5世纪,有了“0”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大陆文明交往密切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文化交流
前现代
(约1500年之前)
农业发明后,在跨文化贸易、大规模移民及帝国版图扩张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总是在发生着。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早期的互动网络,大约公元前200年后,它不仅便利了商业和物种交流,也便利了文化交流,包括各种宗教、数学、技术和医学传统也从最初的老家传播到遥远的地区。文化交流得以发生是由几个欧亚大帝国所塑造的,而这些农业社会生产了大量剩余农产品,用来支撑大规模的工业和商业部门
现代
1500年之后)
1500年后,地理探险和扩张在现代早期扩大了欧洲文化的影响。15001800年间,欧洲商人、传教士、殖民者把自己的文化偏好包括基督教、现代自然科学和商业惯例,介绍给美洲、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的部分地区。工业化和帝国主义在19世纪后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和欧裔美洲的文化实力。1900年特别是1950年以来,世俗文化交流大大增加,包括西方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商业化体育、牛仔裤、好莱坞电影和世界音乐等在全球广泛传播

——摘编自【美】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引进文化要素的数量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大于本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的现象。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若是在不平等情况下进行,则会给弱势文化一方带来极大的被动或导致其自身文化的萎缩

——摘自段京肃《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前现代与现代的世界文化交流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材料二   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
(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