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7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
20-21高一下·内蒙古鄂尔多斯·阶段练习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

材料二 上个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实现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第三次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经中央批准,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洛巴族、回族、纳西族、怒族等16人。

——摘编自陈连开等《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藏自治区建立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徙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

——摘编自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

材料二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大边疆开发力度的目的及其与秦朝移民实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54 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和结局,并概括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综合上述材料,基于近现代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谈谈你对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