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8 组卷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欧洲人因各种原因也大批远涉重洋,到达美洲。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矿的发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齿日重,地狭人稠”。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19世纪,东南亚锡矿的开发,橡胶园的开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契约劳工”到达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规模前往海外。1860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苦力贸易”。19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

材料二   16-20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路线图



(1)读如图,分别指出欧洲与亚洲人口跨地域转移到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人口转移不同方向的历史原因。
2021·北京延庆·一模
知识点: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而掀起了向新大陆大移民。这次迁移与资本的原始积累密切相关。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一些国王和公卿贵族怀着寻找全银财宝、经商、掠夺财富以及开拓疆域的野心,派遣一队又一队冒险家登上这些新发现的陌生土地。另外还有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农民为生计所迫,也一批批远涉重洋,迁移流转到了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寻找新的生活。从17世纪起,涌往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越来越多,海外贸易也随之兴起。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贩卖黑奴。到了19世纪,被贩卖到美洲、大洋洲的黑奴已达2千万人左右,被贩运到西亚、南亚的黑奴也多达1千万以上。

——摘编自侯文若《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直至本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人口大迁移。有国际难民形式。如战败国德国从东欧、东南欧和苏联迁返约1200万战俘和平民,日本亦从朝鲜、中国、东南亚各国迁返战俘和平民600多万。有国界重划引起的国际人口迁移。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治时,出现了1500万人口的大迁移。1948年以色列成立,也引起约400万人口的国际迁移,新兴产业旅游业的兴盛和国际劳务输出也带来了国际人口大流动。

——摘编自黄安年《全球人口爆满和移民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徙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后和二战后出现人口大迁徙的不同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民南非猎捕,后来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发展起来。……英国人到来澳大利亚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自《拉丁美洲史稿》《澳大利亚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补充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到1858年,在澳大利亚的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利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利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摘自《华工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欧洲人移民海外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的时代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主义和工业化促使移民数量迅速增长。殖民主义使欧洲人作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迁居海外。15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殖民地获取了大约1500万劳动力,其中不少是非洲奴隶和契约劳工。18611920年,迁居美国的移民有3000万人。美国立国和经济发展靠的就是这些移民。在西欧内部,各国在工业化建设中也大量利用移民劳工,如英国用爱尔兰人、德国用波兰人、法国用意大利人。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二   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百余年间,中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转变,向东北地区迁移逐渐成为人口迁移的主流。1866年清廷宣布对东北的封禁废止,之后大量人口迁入东北。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50多年间共迁去3000多万人。移民主要是来自山东、河北和安徽一带的破产农民。中国人口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冒险向海外移民的人群中绝大部分是广东、福建两省居民,移民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其次是美国,他们主要是以华工身份移民。当时闽粤两省地少人多,粮食供应紧张,而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大力发展种植业,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美国为开发西部地区也从中国招募大量劳工。此外,还有部分人口迁移到拉丁美洲、大洋洲、西欧和非洲等地。

——摘编自杜守东《中国人口迁移的回顾和展望》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与中国人口迁移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人口向关东和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