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7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改革前期主要进行了体制内的改革,即对行政机构、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方面做了变动。以1905年为转折,清政府派遣大臣出洋考察立宪国政治,制定改革蓝图,并宣布预备立宪。紧接着民主议事机关谘议局和资政院也相继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在皇族内阁出台后,清末新政在四面烽火中彻底走向失败。作为清政府最后十年生命里的大事件,一方面,推行晚清新政是内忧外患的逼迫,是为了实现自我保全而不得不进行的一一次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较之以往的“祖制不可违”确实让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但历史的合力最终将中国推向了革命,在更加猛烈的炮声中新政偃旗息鼓。

——摘编自李冬雪《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末新政中的政治改革。
2021·贵州毕节·模拟预测
知识点:清末新政清末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期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总称。它的出现,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密不可分。

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振兴实业,奖励工商。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推行了一系列保护工商、振兴实业的措施。二是整顿军队,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随后又命令各省“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三是改变教育体制,推行新式教育与人才选拔办法。兴办新式学堂,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广派留学。四是改革官制、预备立宪、推行地方自治。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1908年正式颁定《钦定宪法大纲》,推行设立咨议局、资政院、调查户口、编纂法典、司法独立,办理地方自治等。

清末新政关注的焦点和切入点是政治改革,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一些新变化,但由于清政府自身权威的弱化、财政的匮乏以及政府无法精确把握现代化潮流,新政最终还是以宣告失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实际上向世人说明了清政府统治的穷途末路。

—摘编自章征科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