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渥巴锡(1743-1775)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自十七世纪土尔扈特部迁居伏尔加河流域以来,沙皇俄国便“想把势力伸向这些新的属民”,“永远不当谁的奴隶”成为一代代土尔扈特人的心声。1761 年渥巴锡执政,沙俄当局利用汗位交替的动荡局面,实行前所未有的高压政策,提出“征兵求质”的要求,促使渥巴锡做出抉择:武装反抗、东返祖邦,以求生存!为此他佯装配合,麻痹沙俄当局,为起义赢得准备时间。在部落拥有重要地位的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等人辅助渥巴锡制定了详细的东归计划。1770 年 11 月,在“必须回击哥萨克侵袭的借口下”,乘敌不备先发制人,发动起义,以最快的速度抢渡乌拉尔河。期间他亲率主力突破敌人包围,带领民众克服严寒、戈壁、瘟疫等灾祸。1771 年 4月,乾隆得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与沙俄交涉“其已入我界,则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东归后,渥巴锡等少数王公贵族受到了清政府的封赏,其人民被安置于不同游牧地,并设立蒙旗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试论渥巴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渥巴锡能够带领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渥巴锡。
19-20高二下·四川攀枝花·期中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起,随着成吉思汗崛起及蒙古的数次西征,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在内的西亚和中亚地区大批族众迁往中国西北,逐步成为回族的主要来源。到清代,中央政府在当地建立军府行政管理制度,设置常设、移设和添撤卡伦,负责稽查游牧事务,防止内外部人员私自越界。同时还会同理藩院的内设机构徕远司等共同处理回部及越界纠纷等事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先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清政府指令新疆地方官员会同理藩院予以妥善安置……道光初年,沙俄当局在中国新疆边境“私盖房间”、“霸取牲畜租赋”,针对沙俄侵略活动,理藩院代表清朝政府多次和俄国萨那特衙门交涉。

——摘编自袁剑《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

材料二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对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排外主义形成的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高开新疆故土,来到尚未被沙俄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1640年,首领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都各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持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1645年起,沙俄多次出兵,与土尔扈特部发生冲突,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遗到拒绝。1657年后,土尔扈特多次向清朝进贡,并派使团到北京。1714年,清朝使团回访,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表示蒙古“衣服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1770年,俄国征调两万余土尔扈特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首领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1771年1月,渥巴锡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率领十七万人踏上东归征程。

7月,在沙皇军队的堵截中,土尔扈特部历经艰难抵达伊犁河流域,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六万余人。10月,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性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摘自马汝珩、马大正《飘落异域的民族》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